发布时间:2010-05-04 浏览次数:2448 文章来源:
《静静的顿河》、《日瓦戈医生》等名著译者力冈先生当年在安徽师范大学外语系工作,从讲师职位上评选副教授,遇到了一些阻挠,力冈先生二话不说,捧出自己的所有译著往领导桌子面前一摆,质问:请问你们谁有这些著作,再来论断我。领导傻眼了,王老师非但顺利评选,而且破格提升,绕过了副教授,直接晋升为教授。这在我们的母校成了一段佳话。之所以成为佳话,因为这样的例子实属罕见。在大部分高校,翻译著作是不算学术成果的。
不过在美国,文学翻译在学术界的地位也一直不佳。其原因之一,是因美国的翻译市场规模远比中国小,人们对这一行所知甚少。在2003年,《纽约时报》上有人撰文称“美国人读起外国小说就打呵欠”。大量美国小说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但是一些国际著名作品,却很少翻译到美国的市场上来。
此后多年,我一直留意美国书店和图书馆中的翻译作品,发觉日渐增加了起来。来自国外作品,尤其是伊斯兰世界的作家,如帕慕克,卡勒德·胡赛尼,也开始登上了美国书店、图书馆的显要位置,甚至登上畅销榜单。这是一个不被人多提,但是实实在在发生着的变化。
美国文学翻译多半是在大学当教授。在一段时期之内,文学翻译在美国大学地位也颇尴尬。纽约城市大学艾斯特·艾伦教授说他很不理解,“翻译其实一直在文学研究的核心,可是做文学翻译却对自己不利。”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可·安德森是一位卡夫卡专家,他刚刚进入哥伦比亚的时候,本来有人请他翻译卡夫卡《审判》,可是系主任得知消息后,立刻将其劝阻,让他把自己的学术著作写完,评完了职称后再去翻译,他听了系主任的话。不过这期间,他仍然手痒,翻译了另外一部德语名著,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学术前途,他用了个笔名 Jack Dawson。
翻译学术地位模糊的情形正在悄悄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增设翻译专业或翻译课程。不久前,我还曾受邀去一创作班谈翻译,这是多年来少有的事。《高等教育纪事报》今年破天荒地登了一篇关于文学翻译学术地位的文章。文中举例说,著名翻译家迈克尔·亨利·海姆说他非常幸运,他所在的斯拉夫语系非常支持,认可他的文学翻译工作。海姆先生为了改进其他翻译同行的命运,正在推动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LA)发布一份正式文告,将文学翻译正式纳入学术范畴。美国现代语言学会是美国语言文学界最有影响的一个全国性组织,其认可将对文学翻译在学术界的“登堂入室”起到关键作用。
在去年12月的现代语言学会年会上,当年主席凯瑟琳·波特甚至将年会主题定为文学翻译。她呼吁将翻译纳入学术评估的范畴之内。“我曾经在多处呼吁,应该将文学和学术作品的翻译,作为学术活动的证据之一,进入教师聘请、提升、终身教授评选的决策依据。”
如波特博士所言,没有翻译的美国不可想象。没有翻译的中国也不可想象。因此,我也呼吁,国内学术界重新评估教师聘任和职称评选的标准,将文学翻译纳入正式学术评估的范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