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亟待建设 无正规翻译队伍
发布时间:2006-04-20 浏览次数:2835 文章来源:
天山网讯(记者吕林波报道)在最近结束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第六届委员会上,许多专家不约而同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新疆的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太欠缺了。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民族文汇》社长马雄福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巴州文联主席一个叫道·乃岱的作家,他搞了一辈子文学创作,写了几十篇小说,长篇、中篇,竟然没有一部东西翻译成汉文,汉族读者没有一个人知道有这样一个道·乃岱在蒙古族作家中间一个大作家。2002年在巴州举行道·乃岱作品研讨会的时间,当时写评论的、写文章的,竟然找不到一篇汉文的作品。”
马雄福告诉记者,新疆文学以少数民族文学为主,其中很多少数民族作家又用本民族语言创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疆文学出现一个高潮,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时文坛上活跃着一大批文学翻译爱好者,他们把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出来,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了新疆,可是现在的情况却让人焦虑:“我们少数民族创作的数量非常大,像维吾尔族一年几百部小说,但是这些东西有几篇翻译成汉文的?据我们现在了解,自治区来讲,就没有一个正规的文学翻译队伍,基本上翻译是个青黄不接,现在青黄不接这个词都不恰当了,几乎是短缺,几乎是没有。因为没有翻译,你再好的文学创作,也只能静止在你本民族的文化小圈里面。”
著名作家、新疆作家协会秘书长董立勃认为,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也需要借助于文学渠道介绍给大家,如果翻译桥梁断缺了,新疆就会少一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道路。而要改变现状,一是需要建设一个发表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作品的阵地,其次要建立少数民族翻译的管理机构:“你有了这样的阵地,它自然就会有一群翻译作者。因为没有这个阵地,那些搞翻译的人也就没有了这种去翻译的积极性。那同样很多人即使有翻译的才能,但是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可能就会转行。像我们自治区文联这样一个专门的文学艺术机构它就应该有一个专门的翻译工作室,至少得有那么几个人在专门做这个工作,但是现在连专门做这个的工作的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