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界老大难--口译实战困境及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06-01-05       浏览次数:2876       文章来源:武汉晚报

口译一直被翻译界认为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中文口译由于成语、同义词等原因,尤其显得困难重重。12月26日,我国著名翻译、英国首相布莱尔专职翻译林超伦博士做客湖北大学,就口译实战中容易出现的困境及其应对措施和学生们进行了交流。   困境之一:回头错   在语言文字带有非常强烈的文化色彩时,译员如果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有可能背离了说话人的原意;意译时虽然可以抓住说话人的意思,但是倘若说话人接下来再次提到上句中的个别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词语时,如谚语、成语等,作为译员可能就难办了。如一位部长说:这事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译员翻译为:Thismatterisacrystalclear.谁知这位部长接下来说:你们国家有豆腐吗?译员顿时傻了眼,如果直接翻译出来,肯定让人感觉莫名其妙,只有顺着译。   应对方案:首先要抓住说话者的原意,在此基础上抛开原文,用自己的话说出原来的比喻意。   困境之二:语意延伸   在中文里,陈述句可以表示要求、请求的意思。但是在英文里,要求和请求的含义需通过提问的方式委婉、含蓄表达,否则就会给人语气生硬、态度不友好的印象。例如中国人有个习惯,在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会邀请对方,“欢迎到武汉来”。但是在英语中,这句话只能在见面时说。作为译员,就要巧妙的避开直译,否则就算字面意思翻译对了也还是错了。   应对方案:首先要抓住说话人的意思,注意句式的灵活变换,用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其次要跨越不同民族的文化,用委婉的口吻表达说话人的意思。   困境之三:幽默与中国人不同的是,英美人士在正式场合也经常开玩笑。尤其是开场白常以幽默开始。译员如果直译出来,往往容易丢失说话人的本意,让听众感觉莫名其妙。   应对方案:要学会幽默,用夸张的语言和表情,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表达。   困境之四:“卡壳”   在四种情况下经常出现“卡壳”情况:一是没有听见说话人的话;二是没有听懂;三是听懂了,但是没有记下来;四是听懂了但是没有思路,不知如何翻译。   应对方案:最重要的是在会议之前大量收集有关会议的资料,充分准备。现场时遇到这种情况有“三步法”:第一,能问就问。第二,根据自己会前了解的资料,将句子补充完整。第三,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那就是扔。   困境之五:紧张   无论是在做同声口译之初,还是久经沙场,都会出现紧张的现象。重要的是如何应对。   应对方案:第一,别停下!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停下,漏掉一个词语不要紧,重要的是整体印象。第二,深呼吸,控制自己的情绪。(记者:翁晓波 通讯员:李小倩)
0